新媒体视点9月9日讯:“老孙已经走了,活着的人要好好生活,你就当这是老孙给你留下的养老钱,日子还要打起精神来好好过。”这是庭后,袁中红法官对老孙的老伴说的话。
“晴天霹雳”
老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,靠着一把子力气养活了一家四口,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。按年龄来讲,老孙早就退休了,但闲不住的他找了个保安的活儿。我看过他的身份证,照片上的他有些拘谨,朴实地抿着嘴笑着。
2022年4月的一个清晨,老孙像往常一样早起,7点才上班的他5点就出门了。老伴边吃早饭边埋怨他:“保安的活又不忙,你去那么早干什么”。
然而,意外发生了。老孙巡逻时突然晕倒,同事们急忙把他送进医院,经过全力抢救,老孙在经历心脏停搏险情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。躺在ICU的他不知道病房外的家属已经哭成一片,老伴怎么也没想到早上还好好的,下午人就不行了。重症监护第二天,医院和家属交代了病情,老孙由于脑梗死面积过大,即使手术后也很不乐观。下午4点,女儿含泪签下了“放弃治疗声明书”。
当晚,老孙过世了。
“雾雨阴霾”
老孙的骤然离世,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。在亲友的提醒下,老伴想为老孙申请工伤,但没想到和公司的交涉却异常艰难。
她找到老孙的顶头上司老王,老王为难地表示,工伤的事他说了不算。她又去找经理,经理也打马虎眼。老伴四处碰壁,最后公司的其他保安竟把她直接拦在门外,声称“不认识什么孙某,公司没这么个人”。
无奈之下,她向人社局申请了工伤,很快人社局就作出了《认定工伤决定书》。本以为这件事就可以尘埃落定了,但公司却不服,认为这是家属放弃治疗才导致老孙去世。于是,公司一纸诉状将人社局和老孙一家告上法庭。
“雨过天晴”
案子来到了袁法官这。经过多方沟通,袁法官认为案件争议焦点在家属“放弃治疗声明”上。结合老孙突发疾病后的病情、家属积极抢救行为和放弃治疗时间,家属放弃治疗对死亡结果作用力较小,老孙符合法律规定的“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”的情形,应当认定为工伤。
但这个案子却远没有这么简单。公司和老孙一家已经经历了确认劳动关系仲裁、认定工伤等程序,这个案子结束很可能还有二审、再审,想要拿到赔偿金甚至可能走到执行程序……
想到一轮一轮的程序结束,在等待和煎熬后还不知道能拿到手多少赔偿金。判决书虽早就拟好,但袁法官觉得还是要再试试调解,她又一次拨通了公司经理的电话。
“公司不是不给,现在生意不好干您也知道,老孙是个好人,我们都挺难过的,但一下拿出一百多万,公司就垮了呀。”经理在电话那头唉声叹气。但老孙家也难啊,袁法官和公司经理说明了老孙家里的情况,一遍遍解释法律规定,算诉讼账,最终公司同意赔偿30万。
袁法官喜上心头,案件有了转机,因为就在老孙刚出事时,公司垫付了医疗费,老孙一家也知道公司经营不易,协商只要30万赔偿金,但由于公司推诿扯皮,没有协商成功。但当袁法官把公司同意赔偿30万的消息告诉老孙一家时,老孙一家却又不同意了。
于是,袁法官又重新做起了双方的工作。经过一次次沟通,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,赔偿数额定在了65万。
签调解协议时老孙一家都来了,女儿拿笔的手颤抖着停在半空,几番思索把笔拿起又放下,她犹豫道“要是公司耍赖怎么办?”袁法官又向她详细解释了违约条款和后续可以采取的措施。最终,老孙一家签了调解协议,公司当场提交了撤诉申请,并如约在第二天将65万一次性支付给了老孙一家。
至此,案件得以成功化解,笼罩在老孙一家心头的阴霾终于消散了。